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02 点击次数:164
文 | 三月
编辑 | 三月
那天刷到杨舒平的消息,我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摔了。
谁能想到,七年前站在美国大学讲台上高喊"空气香甜"的姑娘,如今成了全网唏嘘的对象。这姑娘的故事,活脱脱就是一部现代版《变形记》。
记得2017年夏天,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的视频突然刷爆朋友圈。镜头里扎着马尾的杨舒平笑得挺甜,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人傻眼:"在中国出门必须戴口罩,不然会生病。"台下的中国留学生全懵了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直接站起来想离场。这哪是毕业演讲啊,简直是给美国递的投名状。
要说这姑娘也是读书读傻了。昆明长大的孩子,谁不知道家乡四季如春?她倒好,硬把家乡说成雾霾之都。后来有网友翻出昆明空气质量数据,全年优良天数超过98%,这脸打得啪啪响。可当时的杨舒平哪听得进这些,扭头就在社交媒体发英文动态:"终于呼吸到自由的味道。"
在美国找工作那会儿,她可能真以为自己是"天选之女"。结果投了三十多份简历,收到回复的不到五家。有次面试官直截了当问她:"你说中国那么差,为什么还要来美国抢工作?"这话问得她当场语塞。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份文员工作,月薪2800美元,还没国内程序员赚得多。
要说最讽刺的,是她被美国移民局拒签那天。办公大楼里冷气开得足,她攥着材料的手直冒汗。签证官翻着她的社交媒体记录,那篇"空气香甜"的演讲稿就夹在中间。最后人家客客气气说了句:"你的情况不符合续签条件。"走出大楼时,洛杉矶的天空灰蒙蒙的,PM2.5指数比昆明还高。
在韩国那半年更惨。语言不通天天吃泡菜,找工作被拒了二十多次。有家化妆品公司的人事说得直白:"我们不敢要诋毁自己国家的人。"最困难时她住过地下室,靠父母从国内打钱度日。有次视频通话,她妈抹着眼泪说:"回家吧,家里总有一口饭吃。"
去年冬天有人在北京国贸见过她。穿着褪色的羽绒服在星巴克等人,面前摆着杯凉透的美式。听说现在靠接翻译零活维生,时薪80块还得被中介抽成。有次同学聚会,组织者直接说:"别叫她,晦气。"当年公费留学的名额要是给别的孩子,说不定真能学成报国。
这事让我想起钱学森回国时,美国人开出的条件能买下半座城。可人家说"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"。现在有些年轻人动不动就说外国月亮圆,真出去了才发现,月亮还是那个月亮,但照亮的不是自家院子。
有个细节特别扎心。疫情初期美国口罩紧缺,杨舒平在朋友圈求购N95,最后是老家亲戚给她寄了两盒。收到快递那天她在公寓哭了一宿,纸箱上"中国邮政"四个字格外醒目。早知今日,当初何必说那些昧良心的话?
看看现在海归博士回国搞科研,留学生拍视频宣传家乡美食,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。国家强大了,年轻人更要有骨气。就像华为被制裁时,有个工程师说的:"他们越卡脖子,我们越要挺直腰杆。"
说到底,杨舒平不是坏,是蠢。以为贬低祖国就能换来认同,结果成了两头不靠的"国际弃儿"。她的故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膝盖跪久了就站不直,舌头舔多了会得溃疡。做人啊,还是要堂堂正正踩在自家土地上。
各位看官,你们身边有这种"外国的空气更甜"的人吗?来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给年轻人们上堂爱国课。